鋼煤去產能博弈進入最后時刻
發布日期:2016-10-21 瀏覽次數:10252 Tag:湖南鍍鋅管廠家|長沙鍍鋅管價格|鍍鋅鋼管批發|鍍鋅管規格
進入四季度,去產能進度備受關注。國家發改委稱,截至9月底,鋼煤去產能已完成全年目標的80%以上,同時也更堅定了加強去產能力度的信心與決心。隨著寶武集團的成立,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又一個高潮隨之而來。但,博弈仍在繼續,目前去產能尚存不少問題,比如頻繁復產、人員安置、相關配套政策是否覆蓋等,甚至有些地方出現騙取獎補資金的現象,這些都成為影響完成全年去產能任務的因素。
01/鋼煤去產能進度明顯加快
在決策層力推之下,全國鋼鐵、煤炭兩個行業去產能任務完成量大幅提高,如四川等部分省份已經提前完成今年任務。
從進程來看,今年1至6月份,全國淘汰鋼鐵產能1300萬噸,僅完成全年任務的30%。時至7月底時,全國淘汰鋼鐵產能也只有2100萬噸,完成全年任務的47%。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決策層從8月開始加大了去產能的推進力度。
去產能在8月、9月進度明顯加快,關鍵是專項督查、層層傳導壓力。另外,今年獎補資金系數高,調動了地方多退早退的積極性。對此,廣發證券分析師李莎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在于“減量提質”,在需求沒有顯著下滑的前提下,產能的退出、供給端收縮,將顯著改善處于有利地位的企業盈利預期和實際盈利,其投資價值也會不斷凸顯。
針對煤炭去產能導致供應不足的擔憂,有關人士表示,當前煤炭供需關系改善,個別地區煤炭供應偏緊,既是去產能效果的直接體現,也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為促進煤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有關方面已經制定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的預案,有針對性的措施儲備,以確保全國煤炭供需形勢基本平穩。
02/成本與需求博弈還將持續
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在去產能過程中,因煤價、鋼價持續上漲、利潤回升所帶動的復產潮也不可避免地打亂了去產能計劃?!罢邍揽啬康氖侨ギa能而并非是無序地拉漲鋼價,防止市場再次出現復產狂潮?!眹野l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說,很多地方的確出現過只要一督查各地的產能就下降,一放松產能就上來的現狀,但他認為這與監管不嚴有關。此前,國家發改委對此解釋說,其中有一些復產產能屬于合規產能,不屬于淘汰范圍。
博弈還在繼續。記者采訪獲悉,在河北、山東等地的一些鋼廠抵擋不住鋼價上漲引發的增產、復產誘惑,當環保督查小組、去產能小組多次走訪時,小鋼企多是來檢查的時候停止生產,等風聲一過再繼續恢復生產。億海藍航運大數據部分析師林書來說,目前煤炭價格上漲問題還是短期供需匹配問題和受政策的沖擊影響。
而進入“金九銀十”,鋼鐵、煤炭意外迎來了一波集體調整,刺激價格不斷上漲。其中,鋼鐵是本輪大宗商品反彈行情的引領者之一。
2015年是鋼鐵行業最難過的時候,當時鋼鐵行業出人意料地加速下滑,鋼價全年跌幅超30%,整個行業陷入全面虧損。據中鋼協統計,大中型鋼企虧損面達七成?!艾F金流困難的很多鋼廠停了產?!毙煜虼赫f,去年約有7000萬噸在產高爐選擇停產,加上前幾年跌價過程中停產的僵尸企業約4500萬噸的產能,至去年年底鋼材停產量約占總產能的10%。不過進入2016年,鋼價開始反彈。
無獨有偶,煤炭業也出現類似鋼鐵業的狀況。為此,國家發改委將繼續細化落實去產能的各項政策。從政策措施上看,目前通過全國的減量化生產和治理違法違規建設控制了約10億噸產能,有一些是符合先進產能標準的煤礦,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序釋放。從長遠來看,通過統籌推進去產能,兼并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可以進一步減少無效供給,持續擴大有效供給?!皬哪壳皝砜?,鋼鐵、煤炭的成本與需求博弈,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绷謺鴣肀硎?。
03/鋼鐵去產能潮將至
隨著寶武集團的成立,有行業內分析師指出,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又一個高潮或將隨之而來。不過,該分析人士也表示,目前去產能尚存在不少問題,去產能工作千頭萬緒。比如:哪些企業需要去產能?哪些監管指標切實有效?去產能的責任主體都包括誰?相關配套政策是否覆蓋問題點?去產能過程中激勵機制如何發揮作用?這些是不少企業當下非常關心的問題。
這些問題理順之前,鋼鐵行業去產能的效果并不“理想”。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3.99億噸,同比下降1.1%。上半年鋼企普遍通過復產獲得了收益,即使遇到下半年市場過熱后的冷靜期,抱著“扛著”“吃老本”想法的企業也不是個別?!叭ギa能還將是未來鋼鐵業的主旋律,而去產能總的原則應是尊重市場規則,多采取市場化手段,政府適度干預,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庇惺袌龇治鋈耸勘硎?。
但由于我國鋼鐵企業多數為國有企業,受各地方政府保護和政策干預較多,一些地方在去產能過程中過分依賴政府行政推動,甚至出現政府行政式推動甚至代替市場作決定的情況。尤其突出的是,不考慮各地資源要素條件、市場需求狀況和產業競爭力水平,簡單草率地通過“按區域分派、按企業分解、按裝備劃線”的方式落實去產能任務。這種政府強行指定或分配的硬性方式既忽略了各地鋼鐵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也難以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
【聲音】
別讓財補成了去產能的“唐僧肉”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鋼鐵去產能之所以如火如荼,與中央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大力督促密不可分,更與各省市存在較多無效產能且企業可獲得政策補貼息息相關。據了解,河北省本次鋼鐵去產能噸鐵可補25元,噸鋼補貼為30元,重慶地區噸鋼補貼則為72元。
去產能作為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之首,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今年整個上半年去產能任務的完成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國務院先后多次派出專項督察組分赴各地加強督查、加速推進。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財政的專項獎補資金卻成為地方權力尋租的空間,成為被多方惦記的“唐僧肉”。從另一則消息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多少“妖精”吃到了這塊肉。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河北省石家莊市工信局運行處原副處長安曉楨,因為玩忽職守罪和受賄罪,最近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半。安曉楨雖然只是一名科級干部,但權力大得很。他在執行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中,索取幾百萬元“感謝費”,放任企業上報虛假材料,致使國家巨額獎補資金被套取。
然而,虛報淘汰落后產能套取獎補資金,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案件。河南省工信廳產業處原處長姚中民在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收受他人賄賂,導致涉案單位套取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4000多萬元;蘭州一家公司負責人偽造相關公文,違規申報獲取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財政獎勵資金572萬元。為了使申請能夠順利通過,這家公司向甘肅省工信委某領導行賄80萬元。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去產獎補資金的申報需要經工信局等部門評審,并由財政、審計等部門核查發放。但記者調查發現,在實際評審過程中,一些地方的審核檢驗過程層層失手。有的基層工作人員索要巨額“好處費”,有的沒按要求現場核查,審核簽名由他人代簽;甚至有的工作人員不僅不認真審核初報項目,還給企業“支招”,幫企業虛報材料,套取國家補貼資金。
由于獎補不是一種普惠性的獎補,而是有特定針對性的,那么誰能拿到這個獎補指標,誰就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因此必然會有人來鉆這個空子,包括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可能把這當成一塊有利可圖、上下其手的地方。他們怎么做?無非就是兩條:第一是虛報去產能的規模,比如把兩百萬噸去產能的規模虛報成三百萬噸,本來只能拿兩百萬噸的獎補結果拿了三百萬噸的。第二種情況就是偽造去產能項目,憑空虛造,騙取獎補。這兩個手法行得通,相關人員從中間可能上下其手。在這種情況下,財政獎補成了一塊“唐僧肉”。過于看中財政獎補資金,過于使去產能進度和獎補的力度掛鉤,使得去產能變成了“要我去產能”,而不是“我要去產能”。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所所長匡賢明對此建議:要加強對財政獎補資金的監管,要把申報、審核、發放三個環節分開,形成一種不能騙的格局。在三個環節上做出一些排他性的設計,避免三個環節的共謀,這樣做將會對防止騙補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財政獎補資金用來推進去產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在使用形式、方式、監管和具體的利益鏈掛鉤上,可能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和設計,使這種騙取獎補資金的現象能夠得到根本的遏制。同時,也要加快市場化的進程,讓民營企業進入難、過剩產能企業退出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實現全年去產能的基本目標。
【觀點】
去產能要防止落入計劃經濟窠臼
自從去產能被列為2016年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以來,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行業的去產能工作就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相關部委、各地方政府忙著制定任務、督促落實,到目前為止,2016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三了,一些行業的去產能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值得深思。
截至目前,去產能主要工作方式是制定任務、分解任務、督促落實。任務分解既包括各省各地指標劃分,也包括時間進度的安排和動態調整,行政督促則是通過輿論引導、督查考核等方式確保任務落實。顯然,這是一種行政手段為主甚至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去產能方式,雖然在某個階段這種做法效果顯著,但從長時間跨度看,易產生嚴重弊端。
以行政手段去產能,理由之一是任由市場完成這一過程會導致經濟過大的波動和社會震蕩,政府統籌,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可以比市場更完美、代價更小地引導行業達到供給平衡,但這種觀念從來沒有得到證明。歷史上我們曾因為嚴厲控制電力產能而導致下一個經濟繁榮周期出現嚴重電力短缺。以這一輪煤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進程為例,同樣出現了計劃不如變化快的問題。今年年初,我國確定煤炭全年去產能任務為2.5億噸,但上半年僅完成全年任務的29%,為了如期完成任務,去產能猛然加力,到7月底完成47%,8月底完成60%,而到9月底則完成了80%以上的任務。這種人為控制的去產能進程結果就是煤炭價格大幅波動,今年5月底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僅為389元/噸,而到10月13日上漲到了570元/噸,煤價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半年內上漲近五成。煤炭價格的異動不僅加劇了下游鋼鐵行業的困境,而且甚至直接影響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走向。
事實證明,試圖人為平衡供求、追求市場穩定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眼下房地產去庫存效果便是一例。
以行政手段去產能,除了容易在總體計劃上出現疏漏或錯誤,還產生很多其它問題。例如,資源大量消耗于企業與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博弈,博弈引發的觀望客觀上延緩了去產能的進度,導致資源無法從僵尸企業中退出。同時,行政督促也要消耗大量成本。
當然,我們不是要批評職能部門,在市場化和行政手段兩者之間,它并不能輕松地二選一。職能部門的計劃經濟思維只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制約因素來自企業和金融市場,市場化去產能機制,有賴于一個真正的市場化微觀主體和完全受市場驅動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從這個意義上看,要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當然也包括在去產能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仍然任重道遠。